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丁静)复古风、怀旧风盛行的当下,连火车站都在变。1959年建成的北京站,装潢的风格回到66年前。站房外立面重现主楼历史风貌,候车室采用建站之初的绿色环形座椅风格,墙上挂起名人字画……今年春运,北京站以更文艺、更复古的方式迎接南北旅客。
走进二楼第8候车室,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中式风格简约大气,木棕色调自然质朴,搭配草绿色座椅,大方中透着一抹活力,古朴中藏着一丝可爱。人们“赶火车”的紧张情绪一下子卸掉大半。
候车室内,一幅白雪石1978年为北京站创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了几位旅客驻足观赏。
“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没想到在北京站能看到白雪石这么大幅的作品。”旅客姜严军说,“他的画很生动,仿佛让我回到绿水青山的桂林。”
北京站建成后,一批大师名家纷纷向其赠画。北京站党委副书记孙海申说,北京站延续“以文化站”传统,逢五或十年组织文人“笔会”,积累了160多幅不同时期的珍贵字画。这些字画中不乏名家大作,如李苦禅的《盛夏图》、许麟庐的《荷花鳜鱼》等。
“这些都是‘无价之宝’。”位于北京市著名文化街琉璃厂的汲古阁古画装裱师韩俊说,修复古画要经历揭裱、清洗、裱画、补色、上框等9道工序,少则八九天,多则几十天。虽然辛苦,但韩俊认为这个工作意义重大。名家画作装点了车站的文化味,也陶冶着旅客的文化心。
目前修复完成的19幅画已经在各个候车室与旅客见面,北京站还将陆续更换新画,让更多“大作”与百姓见面。
为了突出文化味,北京站撤除商业点位约40处,精选出独具北京特色的商铺。故宫文创、北京礼物、全聚德、吴裕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在北京。
店铺中的商品又与世界接轨。土耳其面包、俄罗斯巧克力、韩国面膜、法国香水,都可以在免税店里找到,价格也很有优势。
走到候车室顶头,拱顶式玻璃幕墙透出柔和的自然光线,让人眼前一亮。窗外影影绰绰的城墙,烘托得北京站文化味儿更浓了。
“我们在这里增加了座椅和充电设备,旅客很喜欢在这里远眺、办公,慢慢享受北京时光。”北京站客运员吴凡讲起站内亮点如数家珍。
北京站之变折射出中国铁路之变。文化味浓了,封闭的门拆了,洗手的水热了,厕所的味没了。今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国铁路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快步前行。(海报:胡傲霜)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王修楠)临近晚上7点,C29次列车缓缓从北京西站开出,邻近的站台上,K5233次列车正在等待上客。两趟车最终都座无虚席,在冬日寒风中显得格外热闹。近年来,随着铁路网逐渐完备,车辆硬件持续升级,慢慢的变多人选择乘坐环京通勤列车上下班,也让“轨道上的京津冀”变得“抬脚可及”。
K5233次列车每周五从北京西开往保定,单程一个半小时,虽是普速列车,却趟趟爆满,颇受回家过周末的通勤族欢迎。随着列车开动,在此次列车当值的北京客运段工作人员王鑫雨熟练地在车厢里来回穿行,检查行李是否放置妥当。“今天人算少的,之前乘客多到挤得休息室的门都推不开。”王鑫雨所在的京深车队刚执乘这趟列车没多久,车上的大客流就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1月5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运行图,其中环京通勤列车总共开行14对。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统计,目前整个环京铁路线万人次。为满足乘客的需求,环京通勤线路网也越织越密,让“坐着火车上下班”越来越方便。
家在保定的张建风对此深有感触。平时在京工作的他,几年前还要定期掐表抢周末回家的车票,因为那时车次不多,车票总是“开售秒空”。现在随着通勤列车慢慢的变多,他能提前一天灵活地选择车次,从容地跨省回家。“我每周五回保定,从地铁到火车车厢基本全程在室内,感觉就像多换乘了一次地铁那样容易。”张建风说。
保定站站长王乾介绍,该车站以短途客流为主,每天旅客到发量在1.3万人次上下,光是往返北京的通勤客流量就能达到日均约3000人次,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这种“潮汐”式客流顺利疏散,车站近期进行了调整,逐步扩大了候车室面积。
线路多了,硬件设施也在一直在升级。C29次城际列车从北京西开往石家庄,它的车体是复兴号CR200J型动车组,因为涂装以白、绿、红三色为主,很像大家熟悉的瓶装饮料,所以也被乘客亲切地称为“AD钙奶”车。它工作速度比普速列车更快,可达160公里每小时,内设商务座、一等座和二等座,让乘客有了更多选择。常往返于北京与石家庄之间的楚先生,对C29次列车十分熟悉,“这趟车有不同席次可选,买票更容易,性价比很高”。
时间合适、票价便宜也是慢慢的变多通勤旅客选择火车的原因。C29次列车发车时间正好是通勤族下班后,二等座票价只需48元。车上多是“老顾客”,很多人跟乘务员混得“脸熟”。“我有时会被乘客认出来,说今天又坐你的车了。”正在车上执乘的石家庄客运段工作人员路琴说,“大家熟悉后,我会记住他们的乘车习惯,比如有人需要防寒毯,有人不喜欢被打扰,我们就能提供更符合他们喜好的服务。”
通勤列车上,乘客也更加容易互相亲近。“我经常坐这几趟车,有时候旁边的人看着就眼熟,听口音就知道是老乡,路上唠一唠,很快就熟悉起来,”张建风说,这些年在通勤的路上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也是一种意外收获。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获批以来,区域内新建车站一座接一座,铁路线也慢慢变得密集,生活在这里的人出行时更方便快捷。2025年春运马上就要来临,通勤列车也将迎来客流高峰。张建风倒显得很从容:“春运买票肯定比平常紧张,但现在比上大学时大冷天熬夜排队买票容易多了,我想总能买到票的。”(海报:胡傲霜)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记者王楚天)随着城市的发展,火车站已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城市的一道风景。在2025年春运即将拉开序幕之际,北京各大火车站的单向门改造成为了旅客们关注的焦点。
记者在北京站、清河站等火车站看到,过去的“梳齿式”单向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轿厢式AB门、红外感应平开门、半高平开电磁门等新门型。这一改造为马上就要来临的春运高峰注入了新的活力,拖着行李的旅客不再“卡包”,轮椅出行者也能无障碍通过。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清河站党总支书记程强说,以往春运期间,火车站的客流量巨大,“梳齿式”单向门常常成为旅客通行的瓶颈。如今,新门型的优势在春运中将会得到充分体现。
在北京站,出站旅客只需站在门前的绿色方框里,门便会自动感应开启。半高平开电磁门美观又通透,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再推开门,便能顺畅出站,其与两侧围挡齐平的设计,也展现了美学的考量。
北京站党委副书记孙海申说:“我们改造了站前广场,把北京站整个面貌亮出来。同时为方便旅客,我们把进站口的雨棚拆除,旅客进站也方便了,我们还对进站的一些闸机进行迁移改造,重新布局,让旅客进站更方便快捷。”
同时,各大火车站还将根据客流量的大小,对单向门进行灵活调整。如遇大客流情况,单向门可不关闭,并安排专人值守,确保旅客快速、安全出站。每个单向门周边均贴有明显标识,方便旅客辨认。
除了改造单向门,北京各大火车站在春运期间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便民措施。北京西站、北京朝阳站等车站的进站安检处,设有便民寄件柜,旅客能够准确的通过需求自助办理物品邮寄;清河站的候车大厅内,智能指引机格外显眼,旅客点击屏幕上“检票口”“服务”等选项,就能获取前往目的地的指引;各车站还加强重点旅客人文关怀,持续完善重点旅客预约服务流程,让重点旅客出行体验更温馨、更美好。
“梳齿式”单向门在北京各大站正慢慢的变成为历史,一扇门的改变,体现了铁路服务思路的转变,更加通透、更加开放、更加周到的服务助力每一位旅客都能在出行途中感受到通畅、温暖与平安。(海报:胡傲霜)
春运期间,西部陆海新通道民生物资运输繁忙,国铁南宁局防城港车辆运用段5T运用车间职工运用AI检车技术,每天动态检测货运列车约150列,确保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安全。
这是广西铁路部门首次启用TFDS图像智能识别系统来进行动态检测列车,它能利用AI技术实时分析采集的图像,自动识别各种不一样的铁路货车故障,故障识别准确率高达98%。
与此同时,AI极大的提升检车工作效率,以往5名职工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1人即可完成。
防城港车辆运用段5T运用车间动态检车员甘声景说,“对于检过的车,我们要保证它上线是没有故障,运行出去是安全的。”
新华社西安1月23日电(记者张思洁)2025年春运期间,坐落在西安古城墙脚下的西安火车站迎来一次全新技术与服务升级。走过90年风雨,这座老站正在以全新姿态,书写“流动中国”的温暖画卷。
在西安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一面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列车开行、旅客发送等数据,售票系统、列车调度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高效串联。
“车站的管理服务正在从‘体力活’变成‘脑力活’。”西安站副站长罗鑫说,过去遇到节假日客流高峰,检票旅客常常会排到城墙根下,工作人员要在站前广场上举着喇叭维持秩序。“如今,我们在进站口安装了自动监测预警,站内工作人员借助数字地图可以每时每刻掌握车站各个区域客流情况,利用智能测算,一旦入口处旅客达到150人就会启动预警,现场迅速调配人员疏导客流,增开检票通道,确保旅客进站路径畅通。”
速度在提升,安全不松懈。今年春运,西安火车站检票口启用新型腿部安检仪,旅客走入指定区域,双腿自然站立,仪器就能快速精准扫描腿部,识别违禁物品,安检员无需重复弯腰、摸腿等繁琐的动作,助力安检工作提质增效。
在科技加持下,旅客的出行体验从“艰难跋涉”变为“轻松畅行”。走进候车大厅,一台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旅客票务、候车等问题。
“我们回老家要换乘,不知道该怎么走。刚才点了几下屏幕,机器人就能提供个性化的行程提示,很‘聪明’也很方便。”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的王女士说。
西安站党委书记马治俊说,始建于1934年的西安火车站不仅是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也是铁路科技变革的亲历者。历经两次大改造、三代站房建设,车站的硬件设施更加智能化、现代化。
秉持着科技赋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多暖意还体现在一个个细微服务的改变里。
候车室内立起一张张便民充电桌,方便旅客在候车间隙使用;服务台准备有常用药品、手提袋、胶带、盲文引导卡等各类便民物品,努力满足旅客的多样需求;试点建设智能卫生间,实现自动杀菌和空气质量检验,旅客还能通过手机查询卫生间使用状况……
候车室里,大型壁画《丝路百景》、长安八景巨幅画卷,让汉唐风韵触手可及。橱窗里承载着一代代人回忆的纸质车票和检票钳,还有文化展区内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铁模型,得以让旅客近距离感知中国铁路的创新与变迁。
曾经,检票通道和候车室挤得水泄不通,每个旅客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如今,这座老站不仅满足了人们高效出行的需求,更传承了多年来对旅客关怀备至的人文精神。贴心的细节让人们在赶路之余,能更从容,慢下脚步感受身边的美好。
过了小年就是年。春节临近,慢慢的变多人将从这里出发,带着期待,感受温暖,踏上归途。
新华社重庆1月24日电(记者赵佳乐、唐奕)“我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下了动车后,不会在网上查询换乘公交车信息。平时,我只能去问身边的人,而现在有了这张小纸条,在哪坐车、坐哪班车、到哪下车一目了然,让我安心不少。”来自湖北襄阳的旅客杜先生说。
杜先生口中的“小纸条”是重庆西站在春运期间推出的一项便民措施。为了方便到达旅客快速获取接驳信息,重庆西站在出站口设置了“交通接驳便民指示牌”,汇集了轨道交通、公交、长途汽车等乘车线路概况。指示牌上还配有五颜六色的“交通小纸条”,上面写明了公交车和长途汽车的线路名称、开收班时间、沿线站点、换乘站点等具体信息。
“这些小纸条能为一些不熟悉重庆市内交通的旅客以及不会使用电子设备查询的老年旅客提供方便和帮助。”重庆西站客运车间助理工程师罗彩霞说,车站天天都会补充指示牌上的小纸条,努力打通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
重庆是热门旅游城市,因此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是重庆春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旅客快速获取出行信息,重庆轨道交通在重庆西站、重庆北站南广场等站点设置了“交通小贴士”领取点。
“亲!李子坝站修建了观景平台,从A口步行200米可到达观景平台,观赏列车穿楼而过。”
这些“交通小贴士”上注明了轨道交通线网上各个热门打卡点的最优乘车路线,并且根据旅客需求给出多条温馨提示,让旅客丝滑换乘,畅行无忧。
“这样的指引真是好用又贴心。刚来到重庆,我就从这些小纸条中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以及重庆对游客满满的善意。”江苏游客石天奇说。
此外,重庆部分轨道站还会为前来咨询的乘客提供“出行指引卡”。工作人员会帮助这些乘客规划路线,并在卡片上填写途经站点、换乘等信息,为乘客的重庆之旅“保驾护航”。
除了小纸条,重庆在春运期间还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重庆北站在候车室既有充电桩的基础上,加装了4处充电吧台,共26个充电插口,能适配多种电子设备,缓解乘客“电量焦虑”;重庆在14个铁路客运车站设置急客、爱心通道,为开车前15分钟急客和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优先验证、优先安检。
这些小事中的改革看似简单,却从细节处提升了旅客的出行舒适度,让旅客能够享受更温馨、更美好的春运。
新华社南昌1月26日电(记者陈柱佐)“阿姨,您拿着‘叫号牌’在座位上休息,等到10点40牌子会震动,到时您再去检票口,这样就不会错过车了。”在江西省萍乡市,萍乡北站客运值班员易娇阳一边设置检票提醒“叫号牌”,一边告诉旅客王凤莲使用方法。
王凤莲今年66岁,因为儿媳刚生了宝宝,所以今年她选择去深圳与孩子们团聚。第一次坐高铁的她,手里攥着邻居帮忙抄写的车次信息纸条,距离列车检票还有1小时便已守在检票通道前,生怕错过检票时间。拿到“叫号牌”后,她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针对老年旅客的出行特点及需求,我们参照餐厅的叫号服务,在车站服务台添置了检票提醒‘叫号牌’,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旅客。”萍乡北站党支部书记晏高萍说,工作人员会根据旅客所乘车次检票时间设置倒计时响铃,等牌子震动,老年旅客就可前往检票口走绿色通道优先检票上车,防止误乘、漏乘。
近年来,慢慢的变多老年人选择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过春节,老年旅客为此踏上了“反向春运”的探亲旅途。萍乡北站客运主任屈琼芳介绍,今年春运,车站预计发送旅客32.5万人次,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约32.9%。
“反向春运”途中,有不少像王凤莲一样的老年旅客,他们不了解购票、进站、乘车的规则,也不知道该找谁寻求帮助,出行容易受阻。
如何破解老年人出行难题,让“反向春运”更顺畅?和萍乡北站的“叫号牌”服务一样,赣州站的“银发专窗”也解决了老年旅客的出行烦恼。
南方小年当天,65岁的吴承义计划和老伴一起坐火车去厦门看望儿子一家。在赣州站窗口买票时,由于眼睛老花严重,看不清购票信息,他显得很焦灼。正在售票厅服务的青年志愿者见状,便引导他到车站为老年旅客开设的“银发专窗”办理购票业务。
售票员刘云取出老花镜递给吴承义,问清目的地后快速为其办理购票业务。“售票员十分贴心,付款时知道我不会使用电子设备支付,就用现金帮我找零,设置这个窗口很有必要。”吴承义说。
除了车站,乘车途中的适老化服务同样为老年旅客增添了一份安心与保障。今年春运,南昌客运段在D134、D136、D138次列车推出专为老年旅客配备的爱心呼唤器。D136次列车长闵莉介绍,春运启动以来,该趟列车已有53名老年旅客通过按动爱心呼唤器得到服务。
68岁的张克力独自一人从南昌前往北京探望女儿,列车发动后不久,就收到了乘务员贴心为他准备的爱心呼唤器。他说:“我只要轻轻一按,列车员就会及时过来,帮我接开水、搀扶去厕所,有求必应,服务很周到。”
针对夜间开行的卧铺列车,南昌客运段还为老年旅客准备了在车厢熄灯后会发光的提示牌。乘坐K288次列车的65岁旅客王美莉视力不太好,她说,以前车厢熄灯后起夜,回去时找铺位总要花很长时间,这次有了发光提示牌,很轻松就找到了自己的铺位。
不论是车站“叫号牌”还是“银发专窗”,亦或是列车上的爱心呼唤器和发光提示牌,各地对适老化出行服务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些暖心周到的服务,精准解决老年人出行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小问题”,让“反向春运”的旅途更从容有序。
丢东西,是春运期间很多旅客都曾有过的遭遇。在河南郑州东站失物招领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摆放了约9000件遗失物品。
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慢慢的变好,旅客丢失更多的东西也从衣服、被褥变成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这类高价值产品。春节临近,每一件行李和他们的主人一样,都在等待“回家”。
郑州东站失物招领处的工作人员们,每天都在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遗失物品早日和各自的主人团聚。
为旅客免费邮寄不能携带上车的农用工具、免费寄存行李、增加免费充电设施……记者在江西南昌采访了解到,为提升客运服务品质,铁路、公安等部门从旅客关心关注的“小事”入手,推出多项便民利民举措,持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